回目錄

學 曲 筆 記 第 三 十 六 篇

 

應否背曲?

 

學曲多年,這個問題經常纒繞著我,究竟我們唱曲,或演出時,應該看著曲本唱還是背曲,即我們所謂「擲曲」呢?

有一句說話,亦經常在我腦海浮現:「有曲不看,演出甩曲,是自作孳。」

看過很多演出, 有不少演出者都是背曲的,當中大多都氣定神閒,不作一回事,甚少甩曲,但我亦見過一些人演出時因為忘記了曲詞,當場出醜的,我心想,若不是做戲,只是站在臺上唱,何苦硬要背曲呢?因為若不熟曲,後果真是可以十分嚴重,可以說是輸不起。

但我記得我以前有一位老師,硬性要學生演出時一定要背曲,原因我沒追問,不過我覺得這是不難理解的,背曲無疑是代表著對演出的一份尊重與認真,當臺下的觀眾見到你背曲,自然覺得你為了此演出下了不少苦功及努力,對你便會產生好感,唱曲就算有了些瑕疵也會原諒,但相反,若果不背曲兼兩眼由始至終死命釘著曲本的,若然都有少少甩曲的話,觀眾的反應便會十分强烈了。

但其實,我覺得背曲是否代表著什麼認真不認真的問題似乎不太重要,反而令我深思的,是究竟背曲唱得好一些還是看著曲本唱得好一些呢?

這真是一個很怪的問題,但我相信有不少唱曲者都有一個更怪的經歴,就是當偶有睹物思情,而曲興大發,身不由己的隨口唱了幾句手本名曲時,都不其然地於事後回味無窮,心想很難再唱得如此美妙,而事實,當站在操曲臺上,拿著曲本,就算如何投入感情,都似乎再唱不出當日的情懷。

這是不是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呢?或者至少對於我這個學曲者來說的事實,就是,看著曲本唱曲是對該曲演譯上可能是有一定障礙的,我個人意見認為,或者這是由於我們的眼睛及腦袋要花了一些注意力去了認字,看叮板,看工尺,甚或曲本上的「貓」上去,使到我們花在處理唱腔及感情的意識便不其然减低,唱出來便少不免有些不太自然暢快的感覺,但這種感覺,一定是要再背曲唱才可分辨出來。

背曲是有助於感情的抒發,由於曲背了,唱腔背了,叮板位背了,整首曲的內容了然於胸,對於感情的運用,可集中處理,唱來便很容易得心應手,相反,看著曲本唱便可等如讀書,入不入腦,內容是什麼,可以不知,數著拍子唱,不撞板便行。

我這樣說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同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看曲或背曲唱都沒有分別,我想,可能這是我還是處於學習階段吧,一個唱得好的人絕不會有此情况出現,我希望他們是對的,因為我怕背曲怕得要命,我是一個連曲名都可以忘記,而且不論操曲或演出,都是兩眼由始至終死命釘著曲本的人。

 

 

 阿 立  26/1/2006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