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網 主 隨 筆

第十九篇  粵曲班

( 摘自粵劇曲藝月刋 189 期)

粵曲網自立

在立網的廣告區,有一個位置是給粵曲老師們登出其粵曲班資料及海報的,自創立以來;已累積了不少的班別,可算是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我每次代他們登出時,一方面很喜歡看看那老師究竟是何方神聖,而另一方面,亦十分驚嘆香港這麽一個小小的地方,竟可存活著這麼多的粵曲班,香港想學粵曲的人真是很多!

立網亦不時有人詢問粵曲班的情况,什麽老師好,什麽地方有得學等等,不少網友都樂於給予意見。但其實究竟香港的粵曲班是怎樣運作的呢?如何選擇一個適合你的粵曲班?多年前,曾去過不少曲社或中心舉辨的粵曲班,發覺教學方式雖是大同小異,但有些地方是值得商確的,不過我想强調的是,我無意對任何老師的教學方式作出批評,祇是想說出我的一些個人感受及經驗而已。

各曲友都知道,粵曲班上堂的程序,是先派曲,由老師教導或示範怎樣怎樣唱,同學便回家狂練,再於下一堂唱出來給老師聽及糾正錯誤。當然上堂時會有嗌聲,加插老師教怎樣練氣用氣,練聲用聲,和一些粵曲理論等等。

我想很少同學會有不同的經歷,應大致上是如此。

但老師怎樣教新曲的呢?我是見過有兩種情况的,一是逐句逐句教,一邊示範一邊教此一句應如何拉腔,何處吸氣,及詳細介紹曲式等等。另一種方法是示範一或數次,同學錄了音回家練,於下一堂時問問題,唱給老師聽;再指導並糾正錯誤。

兩種方式那個好見仁見智,有些初學者比較喜歡前者,因可以理解了才練,但有些師兄師姐會覺得十分沉悶,因老師是會花上很多時間的。他們大多喜歡後者,因除非很特別的曲,無需重覆一些已知的東西,不如將時間放在複曲方面。

我個人意見認為,各有各的好處,沒有所謂,但我反而覺得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複曲的形式。

亦是有兩種情况的,一是全班合唱數次,偶然抽取曲中某段,再抽某子喉平喉起身唱,老師從中指導糾正。一是逐個起身獨唱,再由老師指正唱法。

其實我所想帶出一個上粵曲班的問題是:你究竟有沒有機會獨唱給老師聽?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究竟有好還是沒有好?這關乎你學曲的態度,很簡單,我曾試過於上堂時重覆合唱一首曲多次,老師衹中間說幾句,跟著便夠鐘落堂,可算沉悶已至極點。我又試過因準備不足,於起身獨唱時一塌胡塗而遭老師責備,顏面無全。

你喜歡或適應何種複曲的形式由自己决定,我不便批評那種好,合唱式的沒有做功課也可胡混了事,適合大忙人,或於上粵曲班衹為玩玩的人士。

但我個人是喜歡獨唱式的,因有機會於堂上一展歌喉,一來可克服害羞的心理,二來老師可以很容易找出你唱曲的錯誤,但合唱便不行,而且有一點更重要的是,你怎樣忙也會强迫自己抽時間做功課,因怕會出醜。

我認為,合唱衹是練習唱曲的過程,在堂上不停唱,倒不如於家中對著錄音機唱,但有音樂師傅及老師在旁聽你獨唱卻完全是兩回事,一些細微的錯失老師也可即時聽出來糾正。現實環境是,究竟有沒有時間容許給學生們逐個逐個的唱?這就涉及時間分配及重點放置的問題,但我覺得是可以做得到的。

或者轉一轉話題,在我學粵曲的數年中,常不停有新同學加入,亦不停有同學退出,能夠留下來專心學藝的,實屈指可數,究竟是什麽原因呢?這一直是我感到興趣的問題。

作為旁觀者,我試圖把新同學的問題及離開原因歸納為下列各點:

他們是不是真的喜歡唱粵曲?

在我見過的新同學當中,有不少是唱K出身的,他們滿腔熱誠,以為唱粵曲不外如是,幾首順口的小曲及一少部份簡單易唱的梆簧加起來便是粵曲,怎知一坐下來對著曲紙,便發覺完全不是那回事,跟著興趣全失。

這些同學我是見得最多的,使我感覺到,粵語流行曲和粵曲是兩個天地,喜歡唱粵語流行曲的人,遇上粵曲中的小曲,便欣喜若狂,視為同類,以為自己也喜歡粵曲,但一遇上艱深的梆簧,便覺沉悶討厭,什麼薛腔芳腔,什麼上句下句,那有心情學下去?

五音不全

很奇怪,大多數五音不全的人都是不自覺的,往往在嗌聲時由老師指出,他們才老不願意的接受現實,此類五音不全的人不多,有小部份經苦練數月後畧有改善,但大多長期也改不了,十年如一日,其實理由很簡單,自己聽不出怎改?這類同學我是覺得十分可惜及遺憾的,因他們就算如何努力•都很難唱得出一首好曲給人欣賞,衹可以自娛,現實真是十分殘酷。

拍子

有三類人,第一種,天生有強烈的節奏感,他們不用數拍也可來去自如,永不撞板。第二種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人,他們由打拍子的訓練中帶出自己的節奏感,再經艱苦的訓練便可做到如第一種人般準確的節奏。第三種是全沒節奏感的人,就算老師怎樣訓練,自己怎樣努力,也是徒然,一唱便撞板。

三種人我都見過,但毫無疑問,第二種人是最多的,但他們失敗的例子也不少,以我觀察,這些新同學都是極不喜歡學打拍子的,他們將唱 K 的一套拿來唱粵曲,覺得打拍子少了趣味,唸口黄便舒服得多,於是自顧自唱,結果當然頻頻撞板,失敗收場。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因素也很多,有音域窄到不得了的,所謂「高不成,低不就」,有聲底奇差的,一出聲便令人避之則吉,有五分鐘熱度的,上了兩堂便失踪,有自大到連老師也看不起的,批評幾句便不回頭,又有為想演出而上堂的,一見沒機會便立刻拜拜,另尋發展,更有些人揀歌上堂,見到教自己喜歡唱的曲便來,否則失踪。

看到同學流流轉轉,實有些感慨,很勤力很好學的,但沒有天份,有天份的,但卻疏懶及態度不佳,以上這些事件及例子,都總是一幕幕的重複發生,令人無奈,香港的粵曲班,真是一個看盡人生百態的地方。

9/8/2011

阿 立 

 上一篇    回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