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主 隨 筆
第二十篇 為什麼學粵曲? ( 摘自粵劇曲藝月刋 190 期) 粵曲網自立 最近看曲藝月刋,其中有一期談及朱劍丹小姐的,內容說她負責教導一班唐氏綜合症的兒童做粵劇,盡心盡力,令人敬佩,不其然令我想起多年往事。 是一個早上,板主「天竺葵」致電予我,說她的一位安答網友正在為唐氏綜合症協會的粵劇班找尋排戲老師而十分頭痛,鑑於「天竺葵」正在跟朱劍丹老師學習粵劇身段及造手,而朱老師亦十分喜歡小孩子,故此她想將朱老師引薦給她,我聽罷十分開心,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何樂而不為? 很難得及高興見到朱姐一教便是多年,真是很少老倌可以做得到,我想她放的心機及耐性應是十倍於其他班別,記得有一次我帶著二胡,為那班小孩子客串伴奏帝女花作為演出排練,看到他們天真爛漫的樣子,看到朱劍丹及吳少賢老師不時緊張的神情,又不時滿意的笑容,我深深感受到小孩子們所受到的愛護及期望,而老師們所得到的,真不是任何物質或金錢可衡量。 很多事令我感動及深思,說實話,有時對自己學習粵曲的真正目的確實產生了迷惘,我當初認為祇有一個原因,就是粵曲很好聽,唱粵曲或拍和是一種享受,而站在台上演出更令自己信心十足,但是現在想來,似乎是誤解了粵曲在文化及藝術方面的社會地位。 有一次收到下列電郵(已徵得當事人同意登出): 「您好!我是一位特殊學校的教師。我的學生都是低視力或失明的。他們由小一至初中三年級都有。因為五月是我校的中華文化週,今年的主題是中國戲曲,剛搜尋到貴網址,看見貴網站內容很豐富、資料很齊全。我想一定要向學生推介。最重要的,本人有一個冒昧的請求,請問可以邀請貴團到學校為低視力或失明的學生示範表演嗎?日期是零九年五月廿一日下午,由於是特殊學校的原因,人數不是太多,只有九十至一百人。」 因為立網不是表演團體,我認為不可能成事,但卻仍傳了此信於當時音樂組兩位資深的組員知悉,怎知該兩位曲友,想也不想,立即直接和該校聯絡,於短時間動員及籌組了是次示範演出,並邀請我幫忙拍和,令我喜出望外。 該校便是「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當日的情景至今仍難以忘懷,記得表演完畢後,有一個環節是讓那些失明的學生們上台用手觸摸我們的樂器來親身感受的,看到他們一窩蜂湧上來,面上露出了燦爛及好奇的笑容,圍著我們不放,問這問那,趣味盎然,令我頗為震動,我心想,我們究竟做了什麼?我們學粵曲學拍和的,究竟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自娛?難道就是為了生計?放眼天地,是不是仍有些事情更有意義、更值得去做去追求?這種茫然迷失的感覺,至今我仍揮之不去。 自那次事件後,數月後又收到某嚴重弱能人士護理院的電郵,謂原定的粵曲團體因事未能出席表演,故急需另找團體協助,希望我能夠帮忙,而該演出日期竟是兩天後,時間真是逼切得可以,那時覺得成事機會非常渺茫,但最後竟然又是由該兩位曲友出馬籌組並成功地演出,雖然我那次未能出席,但卻仍為我可以算是幫得上忙而感到高興,十分感謝周淑嫻及周玉蓮兩姊妹,以及她們的一班學生,網上可真正成為好朋友及有共同理念的不多,我為此而深感慶幸。 以上的連串事例,令人深思,這和我已往看到平常的曲友活動,如操曲,上堂及演出等,似乎是另一層面的事,但我深信,有心人是不少的,從網友的熱誠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懷及愛護,確是令我大大開濶了眼界,也學到了不少。
筆者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學生及老師 阿 立 |